Q355B方矩管10月出口增速延续高增 拐点或在明年上半年出现
2021/12/10 7:06:12
来源:www.wxsjggc.com
点击次数:116
10 月出口增速超出市场普遍预期:近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10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7.1%,仅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继续展现出强韧性;进口同比增长20.6%,较上月回升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845.4亿美元,同比增加47.5%,刷新历史新高。 就此,受访业界专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价量齐升推动10月出口超预期,未来出口总体仍有望维持韧性,但存在一定回落的压力,并预计出口的拐点可能会在明年上半年出现。 价量齐升推动本月出口超预期 对于10月出口同比超预期的现象,民生银行(3.910, -0.01, -0.26%)高级宏观研究员王静文日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这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推动:一是价格因素。9月出口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7%,为近10年来的最高增速,10月出口价格仍在继续上涨,预计继续推动出口总额走高。二是需求回升。10月全球制造业PMI回升0.2个百分点至54.3%,显示全球需求有所回升,特别是欧美圣诞备货带动我国出口走强。三是订单转移因素。东南亚经济体的生产和出口受到疫情影响仍未恢复至正常状态,其订单继续向中国转移。” 国金证券(10.710, -0.04, -0.37%)高级宏观分析师段小乐也认为,“价量齐升推动本月出口超预期。” 在段小乐看来,首先,从价格来看,国际定价的能源价格受到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增产力度不及预期、欧洲能源危机紧张和天然气季节性需求上行的多重因素推动,10月布伦特原油价格进一步上涨。另外,能耗双控和天气因素带动国内商品价格水泥和钢铁等价格上行。 其次,从量来看,外需韧性较强,国外节假日旺季到来、疫情好转、供应链紧张边际缓解,本月外贸货物吞吐量也有所改善,使得出口表现超预期。 从主要出口大项看,可能和海外圣诞季备货有关。有统计数据显示,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环比快于整体,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出口额为234.3亿美元的年内新高,环比增长3.7%;手机出口额为143.7亿美元,亦创年内新高,环比增长2.9%,这两部分合计达总出口额的13%。其余部类表现好坏参半,包含防疫用品的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环比为0.7%,略快于整体,但医疗仪器及器械较弱。 “海运供应链紧张有所缓解,港口运力好转,可能释放了前期部分积压订单。另外,从运价来看,10月国新办就2021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举行发布会指出有关部门已做大量工作缓解运力紧张局面以满足外贸出口需求,空箱周转加快,使得前期‘一箱难求’状况有所改观,‘量’的改善对出口也或形成提振。”段小乐补充说。 海运供应链紧张有所缓解从数据可见:中港协公布的10月中下旬沿海主要枢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3.1%和3.0%,运力较9月有所好转。 广发证券(21.510, -0.19, -0.88%)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在研报中还分析称,“出口偏强包含很多原因,但扩张中的全球贸易环境还是主要的基本面,即‘全球贸易共振’。” 来自广发证券统计显示,10月韩国出口555亿美元,同比增长24%,创其单月第二高的出口纪录。同时,按美元计价,10月份我国出口3002.2亿美元,这是单月值连续第二个月站在超3000亿美元的历史高位之上。10月初,世贸组织将2021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速的预测从之前的8%进一步上调至10.8%。 在进口方面,数据显示,我国进口(按美元计价)同比增长20.6%,高于前值17.6%。 在业界看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10月进口形成提振。 段小乐表示,分商品来看,10月进口商品表现分化,未锻造的铜及铜材、原油和钢材为主要提振商品。 分产品来看,10月未锻造的铜及铜材价量跌幅收窄。数据显示,进口金额同比为-5.66%,进口数量同比增速为-33.58%,且金额和数量两年平均速度均有所好转。同时,原油价格价量均有所好转。进口金额同比从前值的34.93%涨幅回升至56.32%,进口数量跌幅从前值的-15.32%收窄至-11.19%,但金额和数量两年平均速度均有所回落。此外,钢材价格和数量均有所好转。数据显示,进口金额同比前值的-13.09%回升至5.93%,进口数量跌幅从前值的-56.39%收窄至-41.61%。 展望未来,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11月进口额同比增速将与10月大致持平,12月受基数影响有所回落。” 未来我国出口仍有望保持韧性 记者采访获悉,未来我国出口仍有望保持韧性。 展望四季度,王静文告诉记者,“从外需看,当前全球经济已出现触顶回落迹象,发达国家在经济社会正常化之后会以服务需求替代商品需求;从替代效应看,新兴经济体如东南亚国家疫情正在好转,其生产能力逐渐修复后将会吸引订单回流。两方面因素将会压制我国出口表现,但考虑到我国相对其他经济体仍有产能优势,以及疫情走势仍有不确定性,我国出口仍有望保持韧性。” 段小乐也表示,“往后看,除非今年冬季需求超预期,带动部分商品价格重新上行,不然从基数和量来看,对出口的支撑度将有所减弱。” 不过,王青认为,受去年底出口金额增速基数大幅抬高,以及海外疫情减弱削弱贸易替代效应等因素影响,11月我国出口额增速有可能回落至10%左右,但仍将保持较高正增长水平,其中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仍将是主要推动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段小乐还表示,出口的拐点还需等到PPI确定性回落。 “近期从商品价格来看,助推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的宏观经济因素正在逐渐减弱:一是能耗双控力度减弱,供给端边际宽松的预期上行,大部分商品价格或已进入‘磨顶’区间;二是美联储Taper之后,流动性收紧,从需求端对美元计价的商品形成下行压力。”段小乐解释说。 国海证券(3.980, 0.00, 0.00%)分析师樊磊在研报中也指出,出口的拐点仍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出现。“考虑到疫情逐步好转下全球商品需求逐步向服务需求转化的大趋势,以及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中国出口金额经季调会在明年一季度或上半年某个时点开始下滑——第一波冲击是库存出口结束,第二波冲击是订单下行的压力逐步显现。不过,明年出口需求的下行可能是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樊磊说。 有业界专家还指出,需要警惕明年出口下行的风险。在该业界专家看来,明年出口可能面临外需回落、能源短缺限产、汇率升值三重冲击,政策上要持续落实对出口企业的纾困措施。